
室外風環境
室內外通風
城市熱島
室內氣流組織
藉由將外部風場導入室內之中,增加自然通風效率以減少機械通風的能源消耗,為此進行室內外自然通風模擬,可有效率地找出影響自然通風的重點設計,改善自然通風效率。

解析概要
CFD模擬及風洞試驗表明:當風吹向建築時,因受到建築的阻擋,會在建築的迎風面產生正壓。而當氣流繞過建築的各個側面及背面,會在相應位置產生負壓。
室內外自然通風利用建築的迎風面和背風面之間的壓力差實現空氣的流通,這些會與壓力差的大小與建築的形式、建築與風的夾角以及建築周圍的環境有關;並加上合理的室內構造佈局才可最終實現良好的室內外自然通風。
近年來,在空調利用頻率相對不高的春季和秋季,利用室外空氣對室內進行自然通風換氣的案件在不斷增加。為了有效的達到建築物室內外自然通風換氣的效果,也有從最初設計階段就把自然換氣需要的通風道考慮到設計裡的案件。对进风口・出风口位置进行正确的布置和大小进行正确的选定,可以使换气效果有所提高。通過熱氣流模擬解析可以有效,快速的得到設定以上條件時的結果。此案例,對一個在初期設計階段的建築物進行熱氣流模擬解析為目的
解析模型・解析條件
平面48.0m×24.0m,高度16.0m(約4樓高度)的建築物內部進行詳細的模型化,網格數為196×121×83=1,968,428。
進風口設置在1樓到4樓各樓層牆壁外側(FL±0~200mm,開口率50%)。出風口設置在樓頂處加蓋的大約1層高的牆壁上(3800mmH,開口率50%)。室內到出風口,在1F到4F的通風空間四周設置窗上排氣口(CH±0~-200mm,開口率50%)。
室内热负荷条件,设定了人体・机器的发热负荷・传热负荷・日射负荷等参数。 風向設定為面對建築物長邊的45度,風速設定為3.5m/sec(基準高度74.5m)。
解析內容
1樓到4樓一直保持著相同的溫度分佈,尤其4樓的溫度顯示最高。
從各樓層進風口進入的氣流以及室內熱負荷產生的對流,在建築物內明顯形成了空氣流動,但是效率並不顯著。
从这次案件模拟解析结果可以得出,进风・送风口的位置和大小的设计并不理想,还需要改善。
根据模拟结果可以在对各风口的开口率、进风口・送风口的位置和大小重新做出设计上的修改,使此设计达到更理想的状态。
※解析所需時間(模型,境界條件做成,計算):大約2天
![]() |
![]() |
---|---|